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宏观管理 >

生态养猪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时间:2017-04-25 来源:佛山科技学院 李锦钰 作者:佚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达国家提出了生态农业,其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兼容,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规模养猪的发展带动了生态养猪模式。

1、我国生态养猪的现状

1.1 传统养猪生态的特点

传统养猪是以农户散养为主,以积肥为主要目的,饲养的母猪多为本地的土种猪,公猪多为巴克夏及长白猪或其他杂种。一般每户饲养2~4头,饲料主要是农副产品,剩饭剩菜,多为熟喂,小猪日喂4餐,大猪2餐。也有放牧野地、山林和收割后的花生、玉米、白薯、高粱等田地,采食青草、野果和昆虫的,很少使用混合饲料。多在屋前屋后设1~2个猪栏,我国南方多挖化粪池收集粪尿,北方多用作物稭杆和杂草作猪栏的垫草,吸收粪尿。母猪一年产仔两胎,不在寒冬分娩,仔猪60天断奶。母猪利用时间长,产仔12胎是常见。由于同一个栏猪数不多,猪的交流机会少,采食青绿饲料又有活动空间,管理虽然粗放,饲养期较长,但猪适应性强,患病率低,含有中国猪血统的猪,对粗纤维利用能力强,肉味香浓,口感好。这种生产方式对于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和猪的粪尿得以利用,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

1.2 规模化养猪生态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供香港活猪的猪场,由于香港对肉猪的瘦肉要求高,每出口一头90公斤的肉猪比内销的多赚300元,因此这些猪场都向瘦肉型方向发展,土种母猪与外种猪(主要是长白和大白)杂交达到4代,甚至全部饲养外种猪(主要是杜大长),这一选种动态影响到全国的规模化猪场。饲养技术也有大的改革,这些猪场都采用混合饲料,猪场附设饲料加工车间,设有粉碎机和搅拌机。猪场的周边空地多种青饲料,化粪池由原来3级的改造为沼气池,沼气多用于厨房使用,规模大的猪场,沼气用于发电,供机械加工饲料用。由于土地的限制,多数猪场都无法实行农牧结合,猪场无耕地的,猪粪经过自然发酵或干湿分离后出售。

1.3工厂化猪场生态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深圳光明合营畜牧场和广三保养猪公司万丰猪场投产,我国养猪业从此进入工厂化养猪年代。工厂化养猪第一个特点是种公母猪舍、分娩猪舍和保育舍是分隔的封闭式建筑。我第一次进入年产10万头从国外引进设备的封闭式猪舍时,漆黑一片,因为没有窗户,又未开灯,只听到猪的四肢和金属的固定栏碰撞产生的钉钉声,使人感觉猪是在黑牢中受罪,(虽然猪舍温度适中,通风良好)。深圳地处亚热带,封闭式猪舍采用引进适合温带气候的设备,由于深圳夏季天热时间长,因此耗电量大,降温效果差,据统计,每生产一头商品猪耗电29千瓦小时,而舍内外的温差只3℃~5℃,从经营效益考虑,上述二个猪场几年后都把封闭式猪舍改为半开放式猪舍了。万头猪场每天排出粪便约20吨,日排污水50~100㎡,猪粪经干湿分离后排放贮粪池。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多用于发电,由于污水量大,常对周边环境做成污染。深圳这二个猪场带动了全国的工厂化养猪。

工厂化养猪猪的品种多为杜洛克、长白、大白猪,饲料为玉米+豆粕+添加剂,采用自由采食,不喂青饲料,不放牧运动,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限位饲养,从国外引进的养猪设备,温度、湿度、通风均自动调节,猪舍的空气甚至实行过滤,以防猪感染疾病。因此猪舍造价高,高能耗,由于密集限位饲养,限制了猪的生活自由,仔猪提早到21天或更早断奶,饲养方式使猪丧失杂食动物的天性,引致猪的体质下降,猪的应激反应引致疾病增加,猪肉质量下降。这种养猪方式虽然节省建筑面积,饲养量大,肉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但种猪利用年限短,母猪生产6胎就要淘汰,而且发病机会高。全盘西化的工厂化养猪方式,由于投资高,耗粮、耗能多而不适合我国农村全面推广。

针对工厂化猪场存在缺点,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从2016年开始改善生产流程,采用全密封钢结构猪舍+全自动喂养系统+定位栏配套自动送料系统+刮粪系统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效率,又节约了用水。目前,温氏食品公司已建成投产种猪场217个,人均饲养基础母猪由50头提高到200头,人均单批饲养肉猪数从400头增加到2000头。

生态养猪生产的是无污染,纯天数、高质量的绿色食品。生态养猪继承了传统养猪农牧结合的优点,比规模猪场增加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比工厂化猪场节粮、节能而引起养猪界朋友的重视。

2、生态养猪的发展方向的探讨

为了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生产营养安全的猪肉,为了保护猪场及周边环境不受污染,为了节约粮食,降低猪场的生产成本,增加养猪收入,现提出生态文明养猪发展的措施供参考。

2.1  大型猪场向东北地区发展

猪场向我国东北盛产玉米、大豆具有资源与环境优越的地区发展。

在玉米饲料产区建猪场,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猪场粪尿是个宝,将会促进当地玉米、大豆丰收。在美国,爱阿华州、密西根州、伊利诺州、俄亥俄州等玉米生产带,又是主要的养猪生产基地,其中爱阿华州占全美毛猪生产量的1/4。预计我国的吉林省等地的玉米带也将会发展成为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吉林省土地面积广阔,人口稀少,征地容易解决。2012年吉林省的玉米产量是293亿kg,据估算,吉林目前用玉米作饲料可支撑1000万头生猪的发展空间,目前已引起大型猪场的重视。新加坡根据2008年10月中新签订《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新加坡派出各级考察组近20次对我国进行实地考察和论证,最终生猪养殖基础定于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特色农业园区,2010年已启动100万头生猪养殖加工项目。“吉林养猪新加坡卖肉”成为佳话,黑龙江省亦是我国玉米、大豆的主产区,平原广阔,森林茂密,林下资源丰富,发展生猪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林养互作的放养模式逐渐成型,民猪和巴克夏猪杂交后代是首选的林下放养猪品种,当地俗称“森林猪”,采取放牧与舍饲结合的饲养方式,肉猪肥育期才采用林下放养。这种林养互作的方式,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在饲料生产基地办猪场,对猪场老板、饲料供应商和消费者三方都是赢家。

2.2  规模猪场向荒地发展

利用林场、荒山、荒坡和未利用的草原建猪场进行生态规模养殖,是对传统在农田圈养模式的突破和创新。英国养猪业有放养,也有舍饲,近年来放养的方式深受欢迎 ,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广,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用石、木柱、铁丝作围栏、金属柱和种植灌木作围栏分隔。俄罗斯牧场可分长期牧场和临时牧场,长期牧场种植优质牧草,可以从春天利用到秋天。临时牧场是在收获了的谷物、土豆、甜菜和蔬菜后的土地进行。猪舍距离牧场近,不能太远。在养殖业不能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下,在荒山、荒坡和林场中办猪场看准了土地价格便宜、租用年限长等优点是发展生态养猪的有利条件。

2.3  在农村推广家庭养猪场

在农村推广家庭养猪场的模式,走农牧结合,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日本的生态养猪模式除猪圈外,还需要另外占用土地消纳污染物和建设沼气池。以养100头生猪为例,需另外占用1亩鱼塘或5亩耕地或10亩山坡地消纳污染物,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丹麦的法律规定,农场主的牲畜总数必须和它拥有或租来的土地成一定的关系,要养猪先有生产饲料的土地,有土地才能养猪,养猪场要有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的粪便污水储蓄池,猪粪全部储藏在池内,经自然发酵后,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再全部还田。实行农牧结合,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欧美国家的农场都以家庭经营为主,养猪的规模不大,一般不超过千头左右,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我国乡镇应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规定,推广家庭养猪场,是以单个农户为基本组织经营单位。它与传统养猪户不同,它是具有一定规模化、商品化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家庭养猪场的生产由家族的3—5人负责,占用土地5—50亩,饲养母猪30—100头,或年出栏内猪50—1000头,实行精青粗料配合使用,设运动场放养,母猪实行季节分娩,不过度提早断奶,以节省冬季产仔时保温的能源和节省过早断奶必需的优质精料。家庭养猪场解决了一般猪场职工流动性高的难题,在城市打工的人员回流,家庭成员可以团聚,闲置的土地得以利用。

2.4  生态养猪对猪种特性有一定要求

一方水土养一方猪,生态养猪的环境条件和工厂化养猪有很多不同,工厂化养猪采用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饲养方式,而生态养猪采用精料+青料+农副产品的饲料。工厂化养猪采用猪栏限位饲养,限制运动,而生态养猪则设运动场放猪运动甚至实行放牧,工厂化养猪的猪舍实行自动调节温度和通风,甚至实行空气过滤,而生态养猪除产房和保育舍要保温外,它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的状况相似,因此生态养猪饲养的猪种必须与上述的条件相适应,若用引进的外种猪在与原产地不同的环境下饲养,就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减食、消瘦和生病。实践表明,在生态饲养的环境下,饲养中西猪杂交种效果最好,如当地精料充足,外种猪的血统可以高些,如实行放养,含中国猪血统高的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对粗维利用能力高,能抗寒(民猪等)抗酷暑(华南型猪)。中西杂交猪虽不如外种猪生长快,瘦肉率高,但它的肉质风味好,肌间脂肪含量高,种猪繁殖力高,肥育猪的精品肉可以售高价,近年,土种黑猪已在我国城市中推广。生态养猪实行“土洋结合”是符合我国节粮型农业的根本措施。

2.5  使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

利用高效、营养、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绿色饲料添加剂代替抗生素和激素等产品,生产安全优质的猪肉。抗生素虽有抗病促生长的作用,但长期使用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细菌产生耐药性,使这些疾病有上升趋势,造成畜禽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致猪对疫苗的接种失去效力或要加倍使用量。若食用这些猪肉,还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耐药菌,失去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欧盟、美国已对抗生素使用下达禁令。生态养猪常使用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矿物质有碳酸钙(即石灰石)、磷酸氢钙、硫酸亚铁、硫酸铜、氯化钴、硫酸锌、硫酸锰、碘化钾和亚硒酸钠等,酶制剂和酸化剂对于改善仔猪消化吸收,降低腹泻发病率,提高生长速度亦有好处。近年来,我国一些猪场试图通过我国独特的中草药添加剂来取代抗生素。比较常用的有松针粉及由松树原料中提取其有效成份的“前花青素”干粉。用松针粉喂肥育猪,日粮中添加3%—5%,平均日增重提高15%—30%,瘦肉率增加,猪肉品质改善,抗病力明显提高,猪毛色光亮,皮肤红润,体质强壮,有关这方面的国内外科技文献就有40多篇。前花青素营养学上分类为黄酮类化合物。福建和广东二个猪场用上海朝翔公司生产的前花青素和抗菌素药物(北里霉素)用杜大斯和杜大长猪作对比试验。日增重提高,料肉比降低,经济效益也好。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获诺贝尔医学奖给我国畜牧业发展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指出了发展方向,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饲用价值将会越来越引起畜牧界的重视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