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扶余:“创新+产业”推进精准扶贫

时间:2016-12-0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近年来,吉林省扶余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实施“创新+产业”战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鼓励引导困难群众成为产业舞台上的主角,让困难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我是天天有活干,天天有钱赚,村里人都受益。”扶余市五家站镇沈阳村村民刘江说。自从文良兴农源机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以来,他每月都能收入四五千块钱。今年以来,该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100栋,吸纳贫困户来打工入社。合作社所在的五家站镇沈阳村有31户贫困户,其中有18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有10几个人在合作社里打工。这个合作社是该市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项目,合作社的创建扩大,极大地增加了所在镇村困难群众的收入,是扶贫攻坚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在扶贫工作中,扶余市依托自然环境、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推行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扶贫推进精准扶贫,以科技培训提高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将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变“输血”为“造血”,实现“政府支持、合作社牵头、农民参股、保本分红”,走出了一条以“政府+合作社+困难户”的路子。   

扶余市新万发镇房身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张佩桐带领下,先后与沈阳玉口禽业等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蛋鸡养殖,推动全村走上致富路。全村现有蛋鸡养殖农户40余户,养殖蛋鸡16万只,养牛、羊、猪户60余户,有大型运输车辆8辆,有禽药商店1户,收购销售鸡蛋的经营户14户,养殖收入占全村农业收入的60.7%。同时,采取“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富裕户”等方式,通过帮扶指导,全面带动贫困户脱贫。该村2012年底有贫困户53户,贫困人口56人;截至2015年底贫困户已脱贫到只剩下12户,贫困人口12人。   

目前,扶余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70个,建成扶贫产业园、重点龙头企业等18家,启动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贫困户参加新型经济合作体比例达30%以上。   

2016年以来,扶余市已筹集近800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产业项目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按照《产业扶贫方案》《特色种植业扶贫方案》《特色养殖业扶贫方案》等7个扶贫方案,条理清晰地发展了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格局。现在,全市已有6个贫困村申报蔬菜大棚项目,计划修建181栋大棚;12个村申报养殖项目,计划养牛1480头、养猪5600头、养羊600只;两个村申报大白沙花生种植项目,计划增加400公顷花生种植面积;贫困村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正在谋划推进中,全市正在向着“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的目标迈进。   

网络也可以扶贫。如今在扶余市,专职网商有200多人,兼职的则有3000人左右,主要经营本地产“四粒红”花生、黑豆、小米等优质杂粮杂豆和纯粮酿酱油、香醋等。大学生村官姜冰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员。她将线上淘宝、微信、直播和线下土特产品销售、农家风情展示相结合,为村民卖出40多万元的农家土鸡、笨鹅蛋、大缸酸菜、纯粮烧酒等农产品。初尝农村电商带来的甜头,扶余人愈加注重推进“互联网+”业务发展。全市打造了“电子商务进农村”、邮掌柜平台、邮政便民站和农联社“四个一”等工程,这些工程都是“电商扶贫”的有效抓手。   

现在,扶余市紧紧围绕创新“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供销社”的全产业链闭环综合服务体系,借助“一站一中心”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健全全市扶贫网络体系,鼓励引导困难群众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倡导品牌化、精品化、特色化经营,提高地域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解决农村优质农产品销售难及价格低等问题。按照规划,未来5年,全市将逐步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电商网络体系,以电商进农村运营中心为核,各镇街设立服务站,各行政村设立服务点,每个镇街至少培育1个电商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鼓励吸收困难群众加入,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据了解,扶余市共有省级贫困村40个,贫困户13607户,贫困人口20512人。预计今年19个贫困村7500人脱贫;2017年10个贫困村6500人脱贫;2018年11个贫困村6512人脱贫。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