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城口唤醒沉睡资源 “扶贫车间”开进田间地头

时间:2018-07-02 来源:都市传媒 作者:佚名


村民在“花菇扶贫车间”忙碌 记者 韩政 摄

都市传媒记者 韩政

走进大巴山腹地的城口县,满眼重峦叠嶂、青山绿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3%,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69.6。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是城口县最大的优势。但是过去高山险阻、交通不便,使这些优质资源大多处于沉睡状态。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城口县因地制宜,结合生态气候、地理条件、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唤醒沉睡资源,制订了发展城口山地鸡、生猪、中蜂、核桃、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等“七大农业产业扶贫计划”,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最终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

建卡贫困户当企业股东

6月26日,记者来到城口县修齐镇花坪村,今年64岁的建卡贫困户凌付玉,正和其他村民一起,在村里的“花菇扶贫车间”忙碌着。花坪村“花菇扶贫车间”占地6亩,一次性建设成本约40万元,凌付玉既是车间里的工人,也是这里的股东。

“从去年开始,我们动员全村建卡贫困户将1000元入股‘花菇扶贫车间’,政府通过产业扶贫政策补齐资金缺口,然后引进龙头企业,对‘花菇扶贫车间’进行代种、代管、代售。”修齐镇人大副主席谢柏军说,通过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企业提供保底收益,如果有盈利,集体和农户还能参与分红。此外车间也提供一部分岗位,解决当地贫困户就业的问题,逐渐形成一个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车间。

负责管理“花菇扶贫车间”的是城口县方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陈正兵告诉记者,一袋菌棒成本大约7元,公司保证每袋有5元的保底收益,如果有超出保底收益的利润,公司、村集体和农民按比例分红。

“我仔细计算了一下,把钱投在集体企业比存在银行划算得多。”凌付玉说,她家入股的1000元,按户均400袋菌棒计算,她家一年有2000元的保底收益,此外她在车间打工,每月工资大约2000元,光是打工这一块,一年就给家里带来2万元左右的收入。

花菇种植实现自动化管理

种植食用菌投资小、见效快,具有短平快、劳动密集型等特点,城口发展该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这里生态良好,有好的空气和水资源,生长出来的花菇绝对是绿色食品。”修齐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从花坪村的“花菇扶贫车间”建成后,迅速在当地发展开来,修齐镇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在修齐镇家园村,一座规模更大的“花菇扶贫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中,这里的种植规模将达到30万袋菌棒,年产干菇12万斤,纯利润将超过60万元。

采访时,几位工人为“花菇扶贫车间”安装大大小小的水管。陈正兵告诉记者,这些工人正在为车间安装自动喷淋降温系统,一旦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自动化的花菇生产基地。

“花菇对温度很敏感,一旦气温超过33摄氏度,花菇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因此一到天气炎热的季节,需要用水喷淋,对花菇菌棒进行降温。”陈正兵说,如果全靠人工进行喷淋降温的话,至少需要60人,而安装自动喷淋设施后,只需要三四个人操作就可以了。

促进农文旅结合实现高效发展

立足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主导产业,修齐镇也在积极打造休闲小镇,开始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当地东河村,一个全新的五彩山庄受到游客的追捧。

进入东河村,公路两旁、仁河两岸,尽是五颜六色的小楼,一幅清新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如果到了秋季,一幢幢五彩的小楼点缀在漫山遍野的彩叶中,让我们如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

村干部告诉记者,五彩村庄的设计灵感源自于大巴山彩叶,将秋叶的颜色演化运用到民居上,房屋主要以红、蓝、黄等鲜艳颜色为主,形成独特的风格。同时还打造了一些五彩主题的微景观,特别是“五彩桥”,就深受人们喜爱。村民们也不再以务农为主,而是在家办起了森林人家,开起了五彩客栈,一到节假日,就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赏美景,品美食,村民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修齐镇五彩村庄只是城口县促进农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表示,城口县将把乡村旅游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点,打造成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上下功夫,促进农文旅融合、产加销一体化,推动农业“接二连三”,高效发展。

“七大农业产业”向资源要效益

说起城口的优质土特产,人们熟知的有城口老腊肉、山地鸡、中蜂、核桃、中药材等等,虽然品种多,但是产量不大,市场上难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因此产生的市场价值也不是很大。

对于背后的原因,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归结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城口地处高寒深石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农民的土地零碎,而且75%都是在坡度25%以上的山坡上,种植结构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基本是以户为单元的‘小农生产’,没有市场话语权。”

阚吉林认为,要改变城口农业产业“零、散、小”的现状,必须走“资产收益带动”、“新兴主体带动”、“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加工增值带动”、“品牌化营销带动”五大带动的路子。

近年来,城口县立足当地的优质资源,制订了发展城口山地鸡、生猪、中蜂、核桃、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等“七大农业产业扶贫计划”,确保每个村培育1~2个优势特色产业,每户贫困户有1~2个增收项目,向资源要效益。

据悉,今年通过县级备案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共计99个,财政投入资金6558万元。其中,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项目71个,财政投入资金3858万元;股权化改革项目28个,财政投入资金2700万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8个、农民合作社571个、家庭农场347个,90%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责任编辑:李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