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百位养猪企业家:张全生
时间:2018-12-04 来源: 作者:佚名
2018年8月一个周日,我正在整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猪业发展与进步》书稿,突然收到张全生总经理发来的微信,打开一看是他所著《人与猪文化经济》PDF书稿时,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惊呆了,我一口气浏览了全部,格外激动。这把我带回20年前的情景。
20年前的一个初秋下午,重庆还是很热,我冒昧地来到张总办公室,推广我开发的《工厂化养猪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我与张总并不熟悉,只知道“重庆市种猪场”和“重庆市种畜场”是国家重点种猪场。我简单介绍来历后开始演示我的猪场管理系统软件,他把当时刚刚毕业的梅学华等一些大学生叫来看我演示。他说,猪场数据管理很重要,尤其育种测定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他欣然决定购买一套软件。
20年前接触到张总,彼此成为好朋友,经常能够在全国养猪会议上见到,相互拉家常、谈专业,关系相处融洽。可是,今天看到他的著作,是我意外收获。我确实没有想到他如此有心,在几十年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之余还留心、留意搜集到这么多“宝贝”。一般说来,猪场场长或养猪集团老总们都是在每天忙碌中度过,遇到行情不好,或疫情肆虐时更加忙碌,烦恼不断。猪不能一天不吃,员工要“房子”、“票子”和“位子”,真是不好干!
看到张总的巨作,令我心潮澎湃,久久舍不得放下书稿。他不仅会养猪,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他还是善于学习,总结养猪文化、丰富养猪历史;他不仅具有文艺细胞,会用萨克斯给我们演奏,他还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能非常流畅地书写和记录中国养猪与经济发展的历史。
张总是一位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大学生,他遇到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的好机会;他遇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机遇;他个人天才与勤奋记录了他养猪成功的历史。他从一位血气方刚的大学生,到一位稳重、睿智的企业家;他从一位贵州农家子弟,到在重庆大都市养猪集团高级管理者。几十年的沧桑岁月,记录了他养猪的人生轨迹。他工作扎实肯干、平易近人,善于沟通,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养猪团队。
手捧张总的巨作,我想到千千万万的养猪企业家们,他们放下身段,走向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农民、工人打成一片;他们善于总结经验,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教会饲养员、大学生养猪;他们将养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养猪科技与生产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善于做思想工作,用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化解矛盾,调动一切积极性,为养猪生产无私奉献;他们有极大的耐力对待瞬息万变的市场,他们有防患于未然的胆识预防疫情的发生。中国养猪产业发展要感谢像张总这样一批优秀企业家,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张全生先生酷爱养猪,从大山深处来到城市读大学,最后回到“农村”养猪。原本。立志到城里工作,却成了畜牧专业大学生。从“天然”养猪联系到从事专业养猪企业家是一个飞跃。“天然”养猪缘分是来自贵州山区的“放牛娃”,但那是农村、落后的养猪方式,大学深造后,从事了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养猪。
张全生先生是一位乐于思考的养猪人。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不仅没有让他感到养猪苦累,反而对养猪产生兴趣,兴趣在中国养猪历史文化。他博览群书,深入研究与探讨养猪与人类,养猪与经济的关系,他翻阅历史资料,查阅中国养猪5000年文化史书,系统总结这本书。
2017年9月与张全生先生在重庆合影
张全生先生是中国养猪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从大学毕业到退休正好赶上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他全程经历并践行了中国养猪40年的发展历程。从他书中可以看出,中国养猪业从农村分散饲养到规模化、集约化,一直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全过程。他带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把中国传统、落后养猪产业培育成现代养猪产业,因此,中国养猪产业发展的今天有他一份辛勤劳动。
张全生先生在主持2017年养猪业草原论坛会议,2017年7月于内蒙古阿尔山。
张全生先生是中国养猪文化倡导者和爱好者。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养猪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各个场面,记录了民间养猪文化历史故事,记录了中国养猪的文化轶事,从而丰富了中国养猪文化历史。
张全生先生在2017年《猪场之旅》做报告,2017年11月重庆荣昌
张全生先生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养猪企业家,个人爱好又十分广泛,正是这样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才丰富了中国养猪文化的知识宝库;正是因为爱好和执着才从古籍和民间搜集到这些脍炙人口的精品;正是因为富有心计知识的大学生,才改变了养猪寂寞、单调的生活。
张全生先生于2018年9月在重庆农投肉食品有限公司光荣退休,开始他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祝福他幸福、快乐!
孙德林
201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