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经济 >

锦泰期货:利空因素出尽 玉米有望反弹

时间:2016-09-23 来源: 作者:佚名


过去几个月的玉米(1430, -3.00, -0.21%)市场波动剧烈。现货方面,6月阶段性新粮供应短缺导致玉米价格持续走高;7月临储政策粮开始投放市场,打压各地玉米价格;8月是新旧粮交替阶段,优质玉米供应偏紧局面继续加深,用粮企业补库需求提振价格;从9月开始,玉米价格再度开启下跌模式。期货方面,玉米1701合约6月份最高上冲1680元/吨,随后震荡下行,9月份见1414元/吨低点。   

目前玉米市场看空气氛浓厚,利空因素主要集中在玉米临储政策退出、库存巨大、下游需求不振这几方面,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测新上市玉米价格将会跌破1400元/吨并暴跌至1200元/吨的价格水平。但笔者认为,目前市场价格可能已经对上述利空有了充分反映,而有些利多因素却被市场忽略。   

首先,玉米临储政策的“退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让市场去自由收购,全程不参与。而是2016年的玉米收储制度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形势参与以保障农民的合理收益。按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说法,对于玉米收储改革,一是按照价补分离和市场化为导向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市场价格机制;二是抓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车用燃料乙醇市场扩容时机,加快消化稻谷和玉米库存;三是在今年的秋粮收购重压下,重点要解决谁来取代政策性收储主体,恢复市场化收购能力;四是建议采取减少粮食投放、储备轮入、补贴加工收购等方式,引导市场价格预期,建立玉米价格下跌“缓冲带”,防止“市场失灵”。这也就说明国家不会放任玉米价格非理性下跌,会进行适度调控。   

其次,新作玉米的产量存在不确定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2016年全国玉米单产为6.054吨/公顷,较上年增长2.7%,其中东北地区单产为6.662吨/公顷,较上年增长3.7%,预计2016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626万公顷,较2015年下降4.87%,预计2016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1950万吨,较2015年下降2.26%。目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玉米陆续进入乳熟-蜡熟-完熟阶段,而东北秋季早霜一旦发生,将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2016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达到负0.53℃,标志已经正式进入拉尼娜状态,由上半年超强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会带来不利气候影响,需警惕我国北方的秋汛及冬季气温偏低。9月中下旬乃至10月上旬,一旦不利天气影响收割及晾晒,推迟新季上市,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预计10月新粮开秤价格也将整体延续陈粮市场价格区间,不会出现断崖下行态势。   

最后,从下游需求看,也有好转迹象。一是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恢复、允许地方政府补贴深加工企业,这些或将刺激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热情,而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在中秋与国庆备货以及前期工厂减产影响下,无明显库存与销售的压力,再加上企业的开工率和利润率都已处于年内低点,下跌空间有限,这为玉米及淀粉的价格都提供了支撑。二是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拐点出现。数据显示,6月份生猪存栏小幅增加,能繁母猪存栏维持低位但未继续创出新低。按照历史规律,每年下半年存栏要高于上半年存栏,因此预计国内生猪存栏在下半年将继续回升。   

总体而言,一方面,新玉米上市水分过高,此阶段优质玉米供应依旧处于偏紧趋势,从当下玉米市场的供需结构来看,除了东北产区之外,其他地区包括华北产区的玉米供应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充足。因此,即便新玉米上市,短期内新玉米多数还是会成为上述地区的粮源补给,而并非成为冗余粮源。另一方面,玉米消费端得到有力支撑: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恢复、加工补贴等,刺激玉米深加工消费的增长;养殖终端恢复带动玉米饲用消费提升。基于以上利多因素的支撑,9-10月玉米价格包括淀粉价格在面临新粮上市的打压下,价格不仅不会出现暴跌,甚至会有短期的反弹行情,而在新粮集中上市后,也就是10月中下旬或者11月开始,玉米价格或将迎来新的下跌过程。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