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 > 行情资讯 >

英煤:中国未来粮食进口的生态代价

时间:2012-09-20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文章,原题:中国未来粮食进口的生态代价中国农业的动态正在发生变化,尽管粮食主要还依靠自给,但很可能进入一个食品进口日益增加的时代。但是,中国准备好对其不断增长的海外足迹的环境影响负责了吗?

  过去20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大量增加,到2030年将达7200万吨,比今天世界大豆总产量的1/4还多。环保主义者担心这将给巴西尚未开垦的林地带来更大压力,2011年巴西67%的大豆都出口到中国。

  中国正迅速接近自身可利用耕地资源的极限。据美利坚大学教授兼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黛博拉·布劳提根的说法,中国不得不进口大豆和玉米这些比较便宜的农产品,把耕地空出来生产鱼类和蔬菜等价值较高的产品。大豆等进口增加的另一个驱动力是中国肉类消费的相对增加。越来越多肉类来自大型商业化养殖场,饲料必须依靠价格低廉的农作物。

  巴西迅速扩张的大豆种植已大大加剧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破坏。观察家说尽管大豆种植并非森林破坏的直接原因,但仍会成为间接驱动因素。森林破坏还有另一个全球性显著影响。亚马逊雨林是很多严重濒危及独一无二的野生动物家园,同时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遏制全球变暖。

  中国与亚马逊森林破坏的联系并非仅限于进口大豆,还有中国农业综合企业的不断扩张。尽管与美国的行业巨头相比中国企业规模还小,但其寻求购买农业资产的努力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中国最大国有饲料进口商之一去年宣布投入5亿美元收购一家巴西大豆加工厂。另一家中国企业据说将投入75亿美元在巴西建设大豆加工设施。

  中国企业在伸展全球触角的同时,也改变着其国内的农业面貌。新面孔不再是家庭农业,而是刘永好这样的人,他的企业家禽养殖和加工量为7.5亿只、猪850万头,并已在海外建立16座饲料工厂。农村(小型)畜禽养殖减少不仅会带来更多大规模集约化农场,造成污染和进口饲料依赖等问题,还会让更多人口进入城市,令污染和拥堵等环境问题恶化。

  继亚马逊之后,中国企业预计将与国际投机商联手开发同样极富生物多样性的非洲土地。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必须思考在使国民丰衣足食的同时,能否不破坏境外人民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贾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