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 > 产业化 >

莱西:创新养殖摸式

时间:2012-03-30 来源:东畜牧信息网 作者:


  近几年来,莱西市畜牧业发展迅猛,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畜牧业也面临三大困境,即环境问题、品质与安全问题、效益提高问题。而环境问题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由于污染,养殖业发展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莱西市在发展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从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不断创新畜禽养殖摸式,坚持把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资源化畜禽养殖小区作为推进产业化、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科学制定养殖小区发展规划,切实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推动养殖小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环保型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总量与质量水平的同步提高。2005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49.7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23.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8%。

一、采取多种形式,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

从建设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畜产品出口创汇区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活动,走出了一条靠园区建设兴畜牧的路子,加快了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步伐。到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类养殖小区840多个,其中2005年新建116个,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方式:一是鼓励养殖农户建设养殖小区。在市畜牧局的指导下,由镇、村统一规划,农户出资建设、使用,或由村集体出资建设,农民承包使用。目前,这种方式的养殖小区已达到750多个。河头店镇仅2004、2005两年就先后统一规划建设存养规模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小区40多个。李权镇石河村统一规划建设的肉鸡养殖小区,入区户数达到1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1/4。二是鼓励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青岛新快牧业有限公司投资63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00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引进日本红花肉牛,与本地鲁西黄牛杂交繁育,进而开展肉牛屠宰加工。是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全部采用日本先进技术进行饲养管理。投产后,年可出栏、加工肉牛6000多头,实现利税2600万元。青岛九联集团、青岛三统万福和青岛正大集团先后在该市投资发展肉鸡生产基地,建设现代化肉鸡养殖小区。三是引进外资,建设较大规模的养殖场,提升畜牧业的档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该市既注重引进带动作用大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也积极引进建设外资畜牧养殖企业。目前,已引进建设规模较大的外资畜牧养殖企业7个。韩国客商建设的青岛天一牧业有限公司,建于2004年,占用100亩,投资100万美元,可存养肉牛2000头,一年出栏5000头。四是引导现有养殖大户扩大规模。奶牛养殖大户黄绍军,在原有2处奶牛场的基础上,2005年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可存栏300头的第三处奶牛场,其3处奶牛场存栏奶牛总量已突破400头。

二、推广“九联模式”,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

为将养殖环节置于企业的监控之下,切实解决肉鸡生产中的药物残留超标及疫病防治问题,打破出口过程中的技术壁垒,2000年,支持青岛九联集团,引进美国、日本等国家肉鸡生产企业的先进经验,按照国际标准建设标准化全封闭鸡舍。完全按照国际标准管理,实行控温、饮水、喂料、通风“四个自动化”,饲养的肉食鸡各项卫生指标均达到了国际生产标准。鸡场产生的粪便全部进行生物发酵,达到出场标准后销售到外地,作为蔬菜、果品生产的优质肥料。为调动农民参与肉鸡养殖的积极性,2002年,九联集团组建了肉鸡生产联合社,吸收农民入股,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建设肉鸡养殖场,实行股份制运作、专业化生产、一体化服务,构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组织为载体,以现代化养殖农厂为第一车间的崭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简称“公司+合作联社+养殖农厂”的生产经营模式,被青岛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九联模式”。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宣传、扶持力度,实行资金、政策倾斜,鼓励农民入股,积极推广这一模式,现已建设现代化肉鸡饲养场33处,年出栏标准化肉鸡5000多万只。其中,2005年新建5处现代化肉鸡养殖场,新增年出栏量1000万只。山东省委、省政府和青岛市的主要领导先后作了重要批示,在全省和全市推广“九联模式”,中央办公厅也以“参阅件”的形式,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三、突出资源利用,建设生态化资源化养殖小区

以培育以奶牛、肉鸡、生猪为主的优势产业为重点,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突出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养殖业废弃物就地消纳和转化,实现环境污染零排放和排放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快了生态化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一是实施草畜结合,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牧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紧紧围绕奶牛养殖这一主导产业,大力推广“牧草+青贮”的奶牛规模养殖模式,加快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作物秸杆的综合利用。具体做法是,鼓励村庄和奶牛养殖大户统一规划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对奶牛养殖小区,均配套建设青贮饲料池,鼓励开展饲料青贮。到2005年底,全市共建设青贮氨化池1.25万个,总容积103.85立方米。其中2005年新建设永久性青贮饲料池500个,新增青贮容量1.6万立方米。有容积在2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青贮池1500多个,容积40多万立方米。铡草机拥有量达到5000余台。2005年,全市青贮饲料35万吨,90%以上的奶牛吃上了青贮饲料。使大量农作物秸秆通过过腹还田得到了合理利用,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2000年,莱西市畜牧局被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共同授予“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先进集体”。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积极规划牧草生产用地。对奶牛养殖小区均划给一定数量的牧草种植用地,鼓励其种植优质牧草。到2005年,全市种植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等优质牧草8万多亩,70%以上的奶牛吃上了优质牧草。二是大力推广“猪—沼—菜(林、果)”等生态养殖模式。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和污水,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不断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综合效益。青岛万福集团养猪场投资158万元,建设了日处理粪便、污水500立方米的沼气池,利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年可产沼气25万立方米,年节约煤、电支出20多万元。在生产沼气的同时,用大量的沼液作有机肥料,浇灌200亩速生杨。不少养猪小区、养猪大户也纷纷建设沼气池,用沼气做饭、照明、取暖,用沼液浇灌蔬菜、果树等,实现了粪便的综合利用,保护了环境。三是推广“鸡—肥—果”生态养殖模式。孙受镇农民依托青岛正大集团,利用自家果园地建设肉鸡饲养大棚,发展标准化肉鸡生产。既减轻了村委调地的工作压力,又利用果园实现了鸡舍与鸡舍之间、鸡舍与村庄之间的相互隔离,避免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克服了因养鸡造成的环境污染;既做到了养鸡、果园管理两不误,又能够将鸡粪就地发酵用来给果树追肥,实现了粪便的综合利用。四是开展粪便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位于沽河街道办事处的青岛汇泉奶牛场,建场初期,就对粪便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与建场一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设有专门的积粪场,对清出的牛粪集中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在排水方面,设有专门的污水道和雨水道,实行污水与雨水分离。污水排入沉淀池,经三级沉淀、过滤、发酵后,用作液体肥料,实现了对环境的零污染。同时,大量优质肥料的利用,使该场近300亩地的林果、牧草和粮食作物生长旺盛,费用降低,产量和效益同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全市已有70%的牛奶、60%的生猪和90%的肉鸡由生态型养殖小区生产,畜牧业生产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最新推荐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