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共感染引发的新生仔猪水样腹泻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1-03 10:43
来源:海博莱

一、背景信息
2011年,吉林长春的6个猪场发生新生仔猪腹泻,411头1-7日龄仔猪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样腹泻,少数仔猪同时伴有呕吐症状但体温并未升高,发病场多以整窝发病为主,病程短,发病迅速,通常发病后3天内即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剖检表现为胃部胀气和膨胀,小肠胀气,肠壁变薄,肠内积液,偶见肾脏、脾脏有坏死灶,但未见肠壁和淋巴结出血。

二、病毒和细菌学检测
采集发病仔猪的直肠拭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病原学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及轮状病毒在内的腹泻病常见病毒性病原,未有检出,说明此次腹泻并非由上述病原引起。

用病死仔猪小肠组织或肠道内容物进行涂抹培养,发现有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生长,随后用ATB微生物鉴定系统作进一步鉴定,证实为产气荚膜梭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并且用平板凝集试验证实所检大肠杆菌含有K88、987P抗原,即通常所说的F4、F6菌毛黏附素。

三、感染实验
分3组分别用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组1)、大肠杆菌(K88、987P)(组2)、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K88、987P)(组3)进行感染实验,组1仔猪感染后24小时内呈现虚弱无力、拉黄色稀便等症状,剖检显示胃部膨胀,小肠出血、胀气,肠内积液。组2呈现典型的新生仔猪腹泻的症状,病猪感染12小时内即表现拉黄色浆状稀便,并伴有乳凝块,随后严重脱水并死亡,剖检小肠呈现卡他性肠炎病变。组3病猪呈现虚弱无力、精神沉郁、拉水样稀便等症状,剖检显示小肠胀气、肠壁变薄等病变。3个感染组中,以第3组最为接近自然发病状态下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变,说明此次暴发的腹泻病很有可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引起。

四、免疫保护实验
从发病猪场随机挑选40头怀孕母猪,分成免疫组和对照组两组,免疫组用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灭活制成的疫苗接种免疫,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结果免疫组母猪所生175头仔猪中只有14头发生水样腹泻,发病率只有8%,而对照组母猪所生201头仔猪中,有192头发生水样腹泻,发病率95.5%,说明所制疫苗对感染猪群具有很好的保护效率,间接证实了此次疫情是由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共感染引起。

五、讨论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是引发新生仔猪腹泻的常见病原菌,通常可以在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脏器分离到病菌。一般情况下,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能够通过疫苗免疫很好的控制和预防,但此次发病的6个场中,有3个场母猪接种了大肠杆菌疫苗却仍然有腹泻发生,很可能与产气荚膜梭菌的共感染有关。产气荚膜梭菌是另一种常见肠道致病菌,依据其产生毒素的不同,该菌属分为A、B、C、D、E五个型,其中A型和C型能够导致新生仔猪腹泻,A型只产生α毒素而C型产生α和β两种毒素。该菌属感染仔猪时通常引起肠毒血症而致仔猪拉红痢、血痢,但此次发病病例中并未见病毒血症,与感染实验中单独用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呈现的典型症状不同,说明此次新生仔猪腹泻并非由单独病原引起。同时,对直肠拭子的RT-PCR检测也未检出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说明此次疫情与上述病毒无关。以上结果也提示我们在日常防控新生仔猪腹泻时,不能只考虑病毒性腹泻,类似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老病新发的病例同样值得关注,同时更需要注重肠道致病菌的共感染以及病原感染后导致肠道微环境失衡所引发的问题。


本文摘自A novel watery diarrhoea caused by the co-infection of neonatal piglets with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 and Escherichia coli (K88, 987P).

作者 王晓岑,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院
译者 陈娟娟 如皋市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