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养猪业发展年度报告 贾海燕1 孙德林1,2,3 崔蓉1 张育静1 高志勇1 李倩3 刘小苗3 (1.中国种猪信息网;2.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3.《猪业科学》 |
1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概况 1.1 2014年固定资产形势分析 1.2 2014年中国消费市场概况 1.3 2014年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1.4 2014年财政形势分析 1.5 2014年就业形势分析 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变动情况 1.7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变动情况 1.8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变化情况 2 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 2.1 货币及涉农经济政策盘点 2.2 农业生产政策 2.3 养猪业政策 3 中国畜牧业整体状况 3.1 猪业发展状况 3.2 牛羊业发展状况 3.3 禽蛋业发展状况 3.4 2014年中国畜产品消费 4 原料市场 4.1 饲料行业发展环境 4.2 2014年中国饲料的供给 4.2.1 2014年中国饲料产能分析 4.2.2 2014年中国饲料产量分析 4.2.3 2014年中国饲料生产和消费展望 4.3 玉米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3.1 玉米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4.3.2 国内玉米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4.3.3 2014年我国玉米进出口情况 4.3.4 中国玉米的期末库存变化 |
4.3.5 2014年中国饲料玉米消费展望 4.3.6 国际主要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3.6.1 美国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3.6.2 巴西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3.6.3 阿根廷玉米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3.7 影响中国玉米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4.3.8 未来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分析 4.4 大豆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4.1 大豆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4.4.2 国内大豆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4.4.3 2014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情况 4.4.4 中国大豆的期末库存变化 4.4.5 中国饲料大豆消费展望 4.4.6 国际主要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4.6.1 美国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4.6.2 巴西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4.6.3 阿根廷大豆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4.7 影响我国大豆价格变化的因素 4.4.8 未来大豆价格变化的趋势分析 4.5 小麦市场基本情况分析 4.5.1 小麦主产区播种及收获概况 4.5.2 国内小麦现期货价格走势分析 4.5.3 2014年我国小麦进出口情况 4.5.4 中国小麦的期末库存变化 4.5.5 2014年中国饲料小麦消费展望 4.5.6 国际主要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5.6.1 美国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5.6.2 巴西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5.6.3 阿根廷小麦市场进出口及库存概况 4.5.7 影响我国小麦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 4.5.8 未来小麦价格变化的趋势分析 |
5 2014年养猪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
1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概况
表1-1 201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住宅投资64352亿元,增长9.2%;办公楼投资5641亿元,增长21.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4346亿元,增长20.1%。全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住房511万套,新开工740万套。
我国经济处于潜在增长水平下行阶段,投资、消费需求降温,工业生产增速走低,导致我国进口需求放缓。在国内工业品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第三年改善。重要能源资源产品进口价格走低,节约了大量外汇支出,仅原油、铁矿砂、铜矿砂、铜材、橡胶、化肥、大豆和谷物8种商品就少支出约485亿美元。
2014年1—3月,我国CPI同比增长迅速下滑,进入4月后基本持平,小幅回升,但从9月开始由有所回落,知道年底12月才开始转向。总体来看,2014年全年的CPI的同比增长均在1.00%以下运行。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作为生产投入,而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统计指标,是扣除工业企业物质消耗成本中的价格变动影响的重要依据。
由图1-3和图1-4可知,2014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走势基本雷同,始终处于同比负增长之中,只有3—7月间有所回升,始终处于持续下降态势。8月以来,价格同比下滑的幅度和速度均有所加快。
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微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制造业保持着稳定运行的基本态势,但增长动力仍显不足。 |
2 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 |
3 中国畜牧业整体状况
2004—2014年间,猪肉、牛肉、羊肉、禽蛋产量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其中猪肉产量的上升的幅度最大。 |
4 原料市场
1月初至2月中旬国内玉米交易整体清淡,玉米价格弱势下行。春节期间生猪价格因市场供大于求价格出现下跌,玉米价格持续弱势。2014年2月15日起,调整铁路货物运价,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运费调整与临储收购政策支撑了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春节后国内玉米交易逐渐恢复,玉米企稳。3月末随着东北产于余粮渐少,华北产于余粮逐渐进入港口北上、南下,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获得支撑。4月临储收购量的大增,支撑了东北玉米价格。临储收购结束后,东北地区粮源售罄,华北地区粮源见底,市场可流通粮源减少支撑了国内玉米价格。5月份生猪价格触底反弹,淀粉糖进入消费旺季,下游玉米需求同比大量增加,玉米价格稳定上行。连续进行的玉米临储拍卖未能停止玉米连续上涨势头,受国内可流通粮源较少,深加工企业库存偏低,深加工企业不断提价补库影响,国内玉米价格在临储拍卖大量进行的情况下仍然连续上涨,深加工企业提价引领国内玉米价格上行。7月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及挂牌销售交易,价格下跌。8月下旬开始,一方面因南方到货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前一波采购之后饲料企业采购节奏有所放缓,加之距华北新季玉米上市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谨慎心理有所增加。10月,国产新玉米进入集中上市期,市场供应量的增加,使国内玉米价格承压。12月为年底前产区玉米集中上市阶段,各地购销活动如常进行。但受到近期玉米市场环境整体低迷影响,购销活跃度整体欠佳,整体以稳定为主(图4-1)。
2014年1—12月全国玉米进口量259.9万吨,同比减少25.6%。1月1.8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2月进口量急剧增加至48万吨。3月之后,由于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亏损严重,使得养殖户补栏谨慎,对玉米等能力饲料需求也随之下降,进口量维持较低状态。我国玉米出口量保持在较低水平,8月出现小高峰,出口量最高为4.1万吨。其余时间保持平稳(图4-2)。
我国玉米的产量和需求都保持稳健增长,不过需求增速明显低于产量增速,使中国玉米的库存整体保持攀升,2011年后,中国玉米库存数据迅速攀升,截止到2014年,中国的玉米库存高达1.05亿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玉米期末库存达到0.77亿吨。我们中间取一个中间值,为0.9亿吨,来作为中国玉米的库存数据,占到中国国内消费总量的50%左右,占到中国生产总量的40%左右;根据中国汇易的数据,玉米库存与消费量的比值是不断攀升,截止到2014年已达60%(图4-3)。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玉米播种面积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1/4,总产量接近世界总量的1/2,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2/3,全球所有玉米进口量中七成来自美国。美国玉米的进口库存都保持在较平稳态势,2014/15年度美国玉米单产预测数据为173.4蒲式耳/英亩,比2009/10年度创下的前期纪录高出5%,期末库存数据达到20.08亿蒲式耳,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2014/15年度玉米期末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14.7%,高于上年的9.1%(图4-4)。
2015/16年度巴西玉米产量预计为7500万吨,高于早先预测的7300万吨。玉米的食品用量、工业用量和饲料用量预计为5610万吨,出口量预计为2000万吨。3、4月是巴西第一季玉米收获季节,随着收获完成5—7月巴西出口量小幅上。作为玉米出口国,巴西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方面,5—9月库存量略有调整,10月—12月维持平稳(图4-5)。
阿根廷2014/15年度玉米产量预计为2300万吨,低于上年的2400万吨。玉米供应总量预计为2560万吨,上年为2590万吨。国内用量预计为880万吨,高于上年的820万吨。玉米出口量预计为1550万吨,略高于上年的1500万吨。玉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30万吨,上年为260万吨(图4-6)。
2014年,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宽幅震荡,期价岁末勉强回归至去年年中水平,较年初涨势明显。截至12月末,连豆1505合约上涨至4515元/吨,较上月末涨197元/吨,较年初上涨276元/吨。一季度,受前期弱势影响,连大豆低位震荡,;二季度,受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预期及厄尔尼诺天气炒作影响,连豆期货价格迅速上涨;三季度,美豆丰产打压豆价,连豆高位回落,宽幅震荡;四季度,豆类行情整体偏弱,连豆开始调整之路,但期价重心较去年整体上移(图4-7)。 4.4.3 2014年我国大豆进出口情况
2014年中国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创下历史新高。从进口价格来看,进口大豆平均成本低于3400元/吨,处于近年来低位,同时运费等下降,进一步刺激了国内进口规模。分析称,2014年,全球大豆产量创出新的历史纪录,期末库存显著增加,导致价格持续下跌。由于饲用蛋白粕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第十年增加,并突破7000万吨。1到12月总出口量25.34万吨,同比增加17.5%(图4-8)。
2014年初国内大豆库存平稳,国内稳定的蛋白粕需求增量使豆粕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今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国内消费市场表现低迷,肉禽类消费总量及价格均较为低迷,饲料需求明显增速不及往年,因此粕类需求长期低迷,而食用油消费目前看已接近峰值,增速放缓是应有之义,而且转基因风波在今年炒作强烈,豆油受此影响最为深重。下游油、粕需求双双不畅,国内港口大豆库存年内始终居于较高水平,高库存对进口及国产大豆价格均形成了有力的压制(图4-9)。
2014年美国大豆市场遭遇熊市困扰。在年初南美丰产预期打压后,厄尔尼诺炒作加强,市场产量预期开始悲观,加之美国陈豆库存偏低,美国豆价在4月达到年内高点。随后,厄尔尼诺悲观情绪消减,美豆产量创历史记录消息沉重打击市场,美国大豆大幅下挫,熊市形成,豆价一度跌破强力支撑关口,在11月后,利空全部释放,美国大豆跌势告退,价格小幅反弹。由于美国大豆出口在很长时间内非常强劲,今年夏季美国库存降低,但出口保持非常低的水平,以及今年春季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新高,2014/15年美国大豆库存年大幅复苏(图4-10)。
国际市场供给充裕影响,巴西大豆出口量呈稳定态势,2013/14年度巴西将再度成为世界头号大豆出口国,出口量预计为4500万吨,高于美国的4000万吨,也高于阿根廷出口的930万吨,中国在2014年进口的巴西大豆以及制成品总值相当于巴西出口总值的54%。作为大豆出口国,巴西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方面,为应对出口量增加,9月以后库存量有所减少(图4-11)。
国际市场供给充裕影响,阿根廷大豆出口量维持平稳,阿根廷2014/15年度大豆出口预估为800万吨。作为大豆出口国,阿根廷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随出口量做相应调整(图4-12)。
一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处于弱势徘徊态势。1月份国内小麦市场购销整体放缓,麦价随之平稳偏弱运行。3月份后,前期拍卖小麦积极出库,市场粮源较为充足,加工企业需求也相对稳定,随着供需形势逐渐明朗,局部产区价格小幅回落。二季度,贸易商、粮库等售粮主体所持粮源出现一定程度亏损,在腾仓收购新麦以及信贷资金还款付息等压力下,售粮主体为回笼资金,贸易商、粮库出库积极性大幅提高,买方市场氛围较为浓厚。但5月末6月初随着新粮上市,南方产区5月底就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收购预案,小麦价格很快就跳涨至一个新台阶。三季度,小麦价格温和上行。7—8月上旬,小麦价格平稳上涨,8月中下旬受中秋备货增加、市场粮源减少影响,价格再度上涨明显。9月份虽然市场粮源仍显偏紧,但需求放缓,小麦价格基本趋向平稳。从供应方面看,10月江苏2014年新产托市小麦率先投拍,再加上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上年水平不变,使得市场主体对小麦价格的后市预期发生改变。从需求角度看,小麦市场需求旺季不旺,加之2015年春节时间错后,制粉企业大量采购备货热情较往年偏低(图4-13)。
2014年前四个月受到国际小麦价格较低的推动,我国进口小麦不断刷新纪录。在小麦丰产预期的影响下,小麦进口量下滑,5月后至年底进口量一直保持平稳,由于我国小麦市场供需相对宽松,再加之小麦进口数量减少,国内小麦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不大。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全年我国共进口小麦297.2万吨,同比下滑46.04%(图4-14)。
受制于面粉销售未有好转迹象以及麸皮需求放缓,面粉加工企业开工情况不是太乐观,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采购意愿不是很强,多以消化库存为主,小麦库存数量保持低位水平(图4-15)。
2014/1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将达到7.052亿吨,2014年美国小麦总产量为5838.1万吨,比2013年(5800.0万吨)增加38.1万吨,增幅为0.7%;比近五年平均减少53.8万吨,减幅为0.9%,为平年年景。小麦期初库存预计为1.682亿吨,大部分抵消了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调高220万吨的影响,也限制了小麦供应的增长。作为小麦出口大国,美国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图4-16)。
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是甘蔗、大豆类、水稻等等,国土虽大,但小麦一直不是主要农作物,只在南方一些地区有种植,且巴西小麦质量欠佳,美国和欧洲将从巴西进口的小麦多作为动物饲料,而巴西食用小麦多为进口。进口量多保持平稳,7月有小幅下调。随着国际市场的消耗,8月,巴西饲用小麦的出口量上升(图4-17)。
2014年阿根廷小麦种植面积增加5%~7%。阿根廷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为360万公顷,2014年该国小麦种植面积约为400万公顷。2014/15年度阿根廷小麦产量将达到12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0万吨,不过仍远远低于十年平均产量1400万吨。2014年阿根廷小麦出口供应过剩量将接近500万吨。作为小麦出口国,阿根廷的进口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库存随出口量做相应调整(图4-18)。 |
5 2014年养猪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表5-1 2014年中国种猪引进情况统计表 从引种国家来看,2014年主要引种国家集中在加拿大、丹麦,这两个国家的引种总量达到全年引种总量的65%。与上年美国引种量达到46%相比,丹麦引种量达到15%相比,引种国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5-1)。
从引种地区来看,引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内蒙,引种地区有向边疆发展的趋势(图5-2)。
2013年,全国生猪存栏量呈现直线上扬,在12月份达到47411万头,为2013年的至高点,而在转年进入2014年上半年后,生猪存栏量则呈现较快下滑的态势,上半年在5月份达到最低值为42809万头,6月份开始反弹后在10月份再次出现下滑,12月份表现为42157万头,为全年最低值,环比下滑2.30%(图5-3)。
自2013年以来,全国生猪存栏量仅在2013年1、7、8、11、12月高于往年同期水平,2014年1—12月份较2013年同期持续下滑,且下滑幅度逐步加大,至2014年12月份同期下降达7.80%(图5-4)。
2013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总体上较为稳定,基本在5000万头左右徘徊;2014年1—1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呈现逐步下滑态势,12月份达到4286万头,环比下滑1.80%,为2014年1—12月份的最低值。
2013年1—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而2013年9月—2014年1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上一年同期水平,其中2014年12月份较同期下滑幅度最大,为13.20%(图5-6)。
2014年,除在2月份生猪屠宰量有明显的下滑,达到1392.33万头外,其余月份均较平稳,全年最高点是1月份的2387.02万头,虽然12月也有较明显的上扬态势,但总量为2312.51万头(图5-7)。
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的生猪屠宰量仅在1月、3月、4月、12月高于同期水平,其余月份均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2014年,中国猪肉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在进口方面,最低点出现在2月份,为3.45万吨,最高点出现在4月份为5.97万吨。在出口方面,总体上较平稳,仅在2月份呈现较大的下滑,同时呈现出2014年的出口最低点0.43万吨(图5-9)。
2014年,中国猪肉的出口价格远高于进口价格,猪肉的全年出口价格平均为4.63美元/kg,较上年上扬了2.43%。全年进口价格平均为1.85美元/kg,较上年下滑了2.63%。2014年的猪肉的出口均价是进口均价的2.5倍,同时较上年比,出口价格略有上升,进口价格略有下降,进口肉的价格优势也很明显(图5-10)。
在三大肉类的总产量方面,2010—2014年5年间,牛肉、禽肉、猪肉的产量均呈现平稳上扬的态势,并且三大产量呈现明显的差距,猪肉产量始终处于遥遥领先之势。
与世界猪肉、牛肉、禽肉的产量相对应的三大肉类的消费量,其变化趋势与三大肉类生产量相对应,2014年世界猪肉、牛肉、禽肉三大肉类消费总量为25627万吨,其中猪肉消费量为11061万吨,禽肉8607万吨,牛肉消费量总量为5960万吨,分别较2013年上涨了1.61、1.82、0.18个百分点。
在世界三大肉类的消费比重方面,近五年来猪肉、牛肉、禽肉三大类肉消费量比重变化总体上较平稳.猪肉的消费一直处于三大肉类消费之首,仅居其后的是禽肉,排在第三位的是牛肉。
在世界猪肉、牛肉、禽肉三大肉类进口情况方面,近五年来,禽肉的进口量仅在2014年略有下滑;猪肉的进口量也是在2012年后才开始出现下滑,牛肉的进口量仅2011年略有下滑,其余年份均呈现上扬的态势。
2014年,世界猪肉出口量继续呈现下滑,牛肉、禽肉的出口量呈现上涨态势,猪肉的出口量为625万吨、牛肉788万吨、禽肉855万吨。
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0—2014年,中国猪肉产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占有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1.08%,欧盟以及美国紧随其后。中国、欧盟、美国的猪肉产量就占据了世界猪肉总生产量的80%。 图5-17 2010—2014年世界主要猪肉消费国猪肉消费概况(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在世界猪肉消费方面,中国的猪肉消费量近五年一直居于世界榜首,占据世界总消费量的一半,其次是欧盟和美国。三国猪肉的总消费量占据了世界总消费量将近80%的份额。
2010—2014年,中国猪肉消费量总大于产量,猪肉产量及消费量均呈现逐年上扬的态势。同时美国农业部预计,2015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与产量的缺口有增大的趋势(图5-18)。
2010—2014年,美国猪肉产量大于消费量,总体上较平稳,波动幅度不大。预计2015年产量和消费量会小幅双升(图5-20)。
从2010-2014年世界各国猪肉进口情况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日本猪肉的进口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其次是俄罗斯;墨西哥、中国的猪肉进口量相当。各国除了俄罗斯在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南韩在2011年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扬外,其余各国每年的进口量基本上比较平稳,
在猪肉出口方面,2010—2014年,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中国稳居世界的前五位。其中美国猪肉的出口量稳居第一位,占据了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欧盟紧随其后,所占份额略低于美国,美国、欧盟的总出口量占据了世界总量的60%。而加拿大猪肉出口量约为17%,位居第三位,巴西、中国分别位居第四、第五位。
2010—2014年,中国的猪存栏量,始终位于世界猪肉主产国之首,占有世界总量近60%的份额,遥遥领先于位居第二位的欧盟。
2010—2014年,中国、欧盟、美国生猪的出栏量依然占据世界生猪总出栏量前三甲的位置,2014年中国占据了近60%的份额,欧盟稳居第第二位。
2014年1—4月全国生猪价格呈现直线下滑,由1月份的13.59元下滑到4月份的10.52元/kg,4月的生猪均价也成为2014年的最低点,在5月份进入波动性上扬阶段,在8月份达到15.01元/kg的年度最高点,从9月份开始呈现小幅下滑稳步下滑的态势,在12月份达到13.81元/kg。
2014年,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整体上呈现先上扬后下滑的态势。1月份由22.95元/kg波动性上扬到8月份的27.46元/kg,随后呈现稳步下滑的态势,在12月份达到全年最低点19.78元/kg。
2014年,全国生猪均价变化的趋势与生猪均价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大致由3个阶段组成,1—4月份的下滑期,5—8月份的上扬期,9—12月份的下滑期。4月份是全年的最低点,为17.83元/kg,8月份是全年的最高点22.82元/kg。
2014年,全年养猪户都处于亏损状态,猪粮比价均在6.00:1之下,1月、5月、8月、10月、11月、12月这六个月猪粮比价在5.50:1~6.00:1范围内,其余六个月时间猪粮比价则在5.50:1之下。
2006—2014年,全国生猪价格走势中,2011年全国生猪价格处于最高位,9月份生猪价格达到19.68元/kg,为本统计内最高价位;2006年全国生猪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7月份生猪价格为6.91元/kg,为本统计内最低位。除2006年和2011年外,其余年份价格均集中在10元/kg至15元/kg之间(图5-29)。
2006—2014年,全国仔猪价格走势中,2008年和2011年生猪价格走势波动较大,2006年仔猪价格处在统计历史最低位。2008年4月份仔猪价格为统计段最高点,为46.42元/kg。2006年5月份仔猪价格最低,为6.15元/kg。2014年仔猪价格处在历史中位水平(图5-30)。
2006—2014年全国猪肉价格走势中,2011年全国猪肉价格处于最高位,9月份猪肉价格达到29.88元/kg,为本统计内最高价位;2006年全国猪肉价格整体处于最低位,其中4月份猪肉价格为9.29元/kg,为本统计内最低位。除2006年和2011年外,全国猪肉价格多集中在15元/kg至25元/kg之间(图5-31)。
2006—2014年,全国猪粮比价走势中,2008年3月猪粮比价处于历史最高位,达到10.08:1;2014年4月份猪粮比价为4.50:1,为近9年历史内最低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这四年猪粮比价波幅最大,除此4年,猪粮比价多分布在5:1至7:1之间。另外,2010年和2011年猪粮比价波幅相对较大。2014年猪粮比价相对于历史同期多处在历史低位,并在4月份达到历史最低后开始呈现上扬走势(图5-32) |
6 中国养猪总体概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