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从供给侧入手,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会议指出,2016年的结构性改革主要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联想到2013年至 2015年上半年养猪行业连续30个月的严重亏损,笔者认为,中国养猪产业为了实现供给平衡,实现养猪效益稳步发展,实现养猪产业持续发展,必然也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1 中国养猪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图1 2005-2014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变化(单位为亿头,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整理)
从图1可以看出,2005-2014年各年生猪出栏量基本都在6亿头以上,平均在6.55亿头。尤其从2009年起出栏量开始剧增,之后出现了年出栏生猪超过6.5亿头的局面,表现出极为突出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图2 2014-2015年各月全国生猪存栏量变化(单位为万头,根据农业部数据整理)
2014年全国生猪平均存栏量为43799万头,按照出栏率165%核算,2014年出栏商品猪为7.23亿头,和国家统计公报数据基本一致。2015年截止11月末,全国生猪平均存栏量为38450万头,如果继续按照出栏率165%核算,2015年出栏商品猪将在6.34亿头上下。我们认为,现阶段每年出栏6亿头商品猪即可达到供给平衡。
图3 2003-2014年全国猪肉产量变化(单位为万吨,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整理)
从图3可以看出,2003-2014年这12年间全国猪肉产量不断攀升,其中,2005-2014年这10年平均猪肉产量达到4964万吨,超过了我们消费需求。
图4 2010-2015年全国猪肉进出口总量变化(单位为万吨,根据海关数据整理)
从图4可以看出,相比于我国猪肉产量千万吨的生产水平,猪肉进出口贸易量还停留在万吨水准,影响十分有限,同时,我国猪肉进出口总量始终存在贸易逆差,且幅度有增大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猪肉出口量近5年来呈下降趋势,2014年重启对俄出口虽有所带动,但量能依然较小。与之相对,我国猪肉进口量则有明显攀升趋势,2015年截止10月末的进口总量已达历史最高点。随着我国进口口岸的进一步开放,与世界其他猪肉生产国合的作进一步加深,中外猪肉生产成本的巨大悬殊或将助推猪肉进口量再创新高。
图5 2003-2014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变化(单位为千克,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整理)
从图5可以看出, 2003-2014年这12年来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步步升高。但随着社会发展,人民日常饮食将更加多元化,猪肉的替代选择逐渐增多,未来的人均猪肉消费量或将缓慢下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按照国内13.8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年猪肉消费量控制在35千克,我国猪肉年产量控制在4500万吨上下,这是一个合理空间。再向上游类推,每年将出栏商品猪控制在6亿头上下,按照每头母猪年提供16头商品猪计算,繁殖母猪应控制在4000万头以内,其中,按经产母猪占90%计算,有效繁殖母猪数量应在3500万头。
2 如何化解中国养猪业产能过剩?
中国养猪业产能过剩已经凸显,我们怎么办?
第一,通过环保达标“去产能”
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予以淘汰。北京市从2013年起,计划由年出栏300万头商品猪减少到200万头,各区县都部署了去产能计划。例如,顺义区是北京市养猪主产区,要求按照每年减少2万头母猪的计划去化解产能,要求拆除六环以内的养猪企业。展望国内,福建、浙江、广东的行动也比较大。但是,目前在去产能的同时伤害了一些养猪人的利益,拆除猪场的补贴实在少得可怜。
第二,通过淘汰僵尸企业“去产能”
对连续亏损的企业予以淘汰。目前国内养猪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国营企业为数不多。最近10年有很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国有资产逐渐缩水,这类企业应该予以淘汰,通过减少总量,使有生命力的私有企业优势得到凸显。毕竟生猪总量减少了,价格就会反弹,市场的需求也会稳定下来。
图6 据2015年12月23日《新闻联播》报道,20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要处理的落后企业类型
第三,通过严格把关新上马企业后劲“去产能”
对新上马的养猪企业严格进行环境审核,提倡种养结合,要求其有能力处理废弃物,有土地消耗粪肥,有条件并网发电。同时,还要对其资金实力进行审核,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严格评估,对养猪效益和利润回收期严格把控。最近几年,很多猪场在建设的可行性论证上都很乐观,但实际却盖了房子没钱买猪,或是买了猪又没有了流动资金。
第四,通过低碳减排认证“去产能”。
目前环境污染引起广大居民的高度重视,一个猪场,尤其北方猪场,冬季取暖需要消耗大量煤炭,易造成空气污染。我们倡导养猪企业开展“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不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为前提”的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住、处理好养猪业的“入口和出口”。对于入口,要倡导使用低蛋白日粮,限制或减少有害微量元素的使用;对于出口,要处理好生产废弃物。同时,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每头母猪提供仔猪数和商品猪头数,从而减少母猪饲养量,这也是一种低碳发展的模式。
第五,通过把控人才“去产能”
对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养猪企业强迫整改或淘汰。实施上岗证制度,对于关键岗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企业,强迫其进行技术培训,使其人员取得专业知识,获得上岗证。现实告诉我们,没有专业知识不可能生产出安全、放心猪肉,有些猪场的员工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兽药和疫苗的说明书都看不懂,很容易出现用药过量等现象。
我们要努力培养新型现代农民。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时,要对现代农场主提出要求:一要手粗,能够坚持在生产一线参与劳动,严格把控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二要有头脑,善于思考,善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产品;三要身体健壮,能够把养猪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