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风范的养猪专家
--原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赖以斌
赖以斌,男,1935年 12月出生,中共党员,原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副局级)。 1952年 9月—1955年 7月江西农学院中等技术部兽医科学习。1955年 9月—1959年 7月江西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1959年 8月—1965年 10月江西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助教,院团委副书记。1968年 10月—1972年 2月宜丰县天宝公社下放干部,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1972年 2月—1950年 9月江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党总支副书记、厂长。
1980年 9月—1982年江西省畜牧水产厅,畜牧所副处长。
1982年—1996年底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局长(副厅级)。
1993年起兼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1996年底退休,被选举为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江西省养猪行业协会和江西省家禽协会理事长。
获奖情况
1958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获奖章一枚)。
1990年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排名第5)。1990年农业部授予“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江西省第二届“农业科普百花奖”一等奖(获奖章 1枚)。1992年获省“星火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1)、国家“星火科技奖”四等奖(排名第1,获奖章 1枚)。1993年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排名第2)。1995年获省“星火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1)。1995年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排名第2)。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项(均排名第2)。1997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1)。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1,获奖章 1枚)。2007年获中国改革开放养猪 30年百名专家贡献奖(获奖章 1枚)。2009年获中国养猪业精英一等功勋荣誉(获奖杯 1座)。多次被江西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经江西
省人民厅批准,享受退休干部特殊贡献待遇。
先进事迹
青年时代刻苦钻研畜牧兽医科学,创造性地学习,努力做到“三好”,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学毕业后从事畜牧兽医高等教育和中成药生产及中草药研发,取得显著成绩,受到江西农学院及全省科学大会奖励。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在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工作,以极大的勇气和努力,加快推进全省畜牧兽医改革开放的进程,创造性地快速普及科学技术,潜心研究猪育种,与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突出贡献:
1.组织实施全省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城郊禽蛋基地建设、水禽基地建设,1985年—1995年建设 23个国家级瘦肉型猪基地县,建造形成商品猪基地带发展成为江西猪产业的优势产业区,每年出栏肉猪占全国出栏总数的 45%以上;1983年开始实施的城郊禽蛋基地建设,短短几年时间彻底结束禽蛋产品短缺局面,使城市禽蛋供应根本改善,推动着全省养鸡业的快速增长;1984年开始在 17个县建设水禽基地(1989年改为“鹅鸭工程”),使江西发展成为鹅鸭饲养、食品加工,羽绒加工和水禽贸易的经济群体,江南水乡快速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水禽经济区。
2. 以极大的勇气和努力,加快推动放开生猪经营,多渠道流通,市场定价。为此,一方面深入了解放开生猪经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大量典型,通过各种媒体广泛予以宣传;另一方面准确掌握封锁生猪流通的事实,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使领导掌握真实情况,省委、省政府决定在 1985年初步放开生猪经营的基础上,1988年彻底放开生猪经营(比其他主产省提前 2~3年)。这一重大改革促使整个畜牧产业发生市场经济规律运转,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业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
3.以项目为载体,将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组装配套,技物结合,在大范围内持续(每个项目实施 2~3年)推广,快速向农业普及。由赖以斌主持的“星火计划”项目 2项、“丰收计划”项目4项,经专家鉴定验收,6个项目新增畜牧业产值 28.88亿元,农民养畜养禽新增纯收入 4.46亿元。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变,提高了全省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支撑着广大农民不断高涨的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促使江西养猪生产在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至 90年代中期出现较长时间的超常规、跳跃式发展,1985年—1989年出栏肉猪年均递9.1%,1992年—1995年年均递增13.7%,1994年出栏肉猪总量在全国的排位由 1978年的 12位前移至第 7位,人均占有猪肉前移至第 3位。家禽生产 1995年至 1996年年均递增10.5%,实现连续 19年二位数增长。牛、羊、蜂等发展也很快。
4.潜心研究猪良种培育,从 1986年—1996年主持省级科研攻关项目“南昌白猪培育”,经十余年,培育成功南昌白猪,经专家鉴定验收“达到了国家GB8466—87瘦肉型猪品种鉴定验收标准,一致通过鉴定,建议作为我国优良瘦肉型母本品种予以推广”。1997年通过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猪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作为瘦肉型猪新品种的审定。1999年 7月农业部批准为新品种(证B编号:农 01新品种证字第 1号)。这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由于其肉质好、适应中上等营养水平,繁殖性能好,受到农民欢迎。
5.编著、主编科技专著《瘦肉型猪快速饲养技术》、《种畜种禽品种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南昌白猪选育研究专辑》、《江西畜禽品种志》等 7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80余篇,科学地总结了实践中形成的学术观点,并及时向科技干部和农民普及。
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与畜牧业发展耕耘不止。一是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畜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深入研究探讨,主动建言献策,起草或参与起草、先后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关于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的建议》等建议 6项,受到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孟建柱等以及分管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作出批示。学会多次被省科协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评为先进学会;二是将协会从“官办”改为“民办”,理应会以企业和规模畜禽场为主,实行企业理事长轮值制度,围绕“组织科技培训,提供休息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反映会员诉求”而开展活动。在全省推行“猪肉安全行动”,每年举办一届“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猪产业发展论坛”,每年举办 3~4期养猪、养禽技术培训,先后邀请几十位国内知名专家对规模畜禽场的老板、经理、技术员进行全面培训,引进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收到很好效果。
定期向理事单位、规模场群发原料价格、畜产品价格及政策法规信息。这些活动从社会组织的角度,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受到企业和会员的好评,两个协会多次被省社团管理局评为“先进民间组织”。
在我接触众多养猪企业家中,李炳坤场长算是一个长者,当年大约已经 55岁,担任这个职务时间也比较长。
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是 1999年农业部公布国家重点种畜禽场之一。除饲养国外优秀种猪品种长白、大白、杜洛克,还是国家地方品种保种场,该场所饲养的蓝塘、大花白猪受到当地欢迎。
我认识李场长是由华南农业大学陈文广教授引荐。1996年我从事猪场管理软件开发研究(那时我在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工作)。根据当时领导计划,这套软件要向全国推广、使用。经陈文广教授推荐,广东省板岭原种猪场成为我的第一个客户。当时我对广东人并不是十分了解,认为广东人思想活跃,北方人容易上当。中心主任要求必须先收到汇款,后去人安装。陈文广教授电话告诉,5 000元钱在广东不算什么,请你们放心。我们坚持汇款原则,结果真是收到李场长和广东省南海狮山种猪场汇款,随后我直飞广州,这是我一生第一次乘飞机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