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几十年
--原杭州大观山种猪试验场副场长王松均
王松均,1959年高中毕业,在十六岁那年,我和杭州市同样因家庭问题牵累不能继续升学的二百余名高、初中学生一同来到当时的浙江省大观山畜牧饲养试验场(先后改称为浙江省大观山农场、杭州市种猪试验场),垦荒、筑路、盖房……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既磨炼了意志又锻炼了体魄。到农场不久就被分配去养猪,先后做过饲养员、饲料员、配种员。在当时贫乏、简陋的条件下,养猪既需要有不怕苦累的精神,又要有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饲料的调制》、《猪病防治手册》等不多的几本普及性书籍,不知被翻过了多少遍,我的养猪经历就这样开始了。
1964年,农业部首批从欧洲进口的著名瘦肉型猪种蓝德瑞斯猪定点在已更名为浙江省大观山农场内饲养,并被当时的种畜大队负责人、原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的畜牧专家徐晓先生提议命名为长白猪。这批用当时非常宝贵的外汇买来的种猪自然成了各级领导部门心目中的宝贝,为此,省农业厅派遣了驻场工作组,省厅领导兼任农场的一把手,在扩大饲养队伍时,我进了第一牧区并暂代负责工作。
饲养这些瘦肉型种猪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农家饲养方式,这既是生产任务,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当时我国还处于受封锁之中,缺乏相关资料来源,更无经验可言,主要靠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在徐晓先生和农业厅工作组韩作农、许竞武、王月亭、宋宏申诸位先生的指导下,先后攻克了繁殖、饲养、疫病防治等难关;创立了应用无菌接产、健康保姆猪带养、严格隔离小群饲养、X射线透视及血清学检验、临床综合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等措施分离、培育健康猪群的配套技术,解除了种猪引进时带有猪喘气、萎缩性鼻炎的威胁。在此期间我在这个时期内自学了大学畜牧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并得到以上专家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实践中积累了养猪各方面的经验。
1975年我有幸被选送赴哈尔滨“全国猪遗传育种培训班”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学习,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遗传学理论、猪育种技术,特别是首次接触了西方的数量遗传理论和以测定为基础的先进育种方法。当时东北农学院的著名教授许振英、盛志廉、陈润生、韩光微等都是我们的任课老师,自此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受到他们的悉心教导。
培训班结束回场后即按新的理论和方法制订了选育方案,辟出两栋猪舍作为后备猪测定、培育猪舍,连续三年对所有血缘的后代进行生长发育和背膘厚度(刺尺测量)、体质外貌评定,并对历年繁殖成绩、遗传疾患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建立了群体继代选育的核心群。经过十年的测定、选育,形成了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的“长白猪大观山Ⅰ系”。在20世纪80-90年代,对于全国商品瘦肉猪生产,新品种、品系的育成起了很大作用。
为提高数学基础,我以做夜班来换取在白天能收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数学课程。上课加上大量的作业练习,一天最多只能睡5个小时,疲劳几乎让我要打退堂鼓,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一年半。后来,对线性代数这部分又作重点复习。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于《统计遗传学》等专著的理解容易多了。1982年参加了本省举办的“猪遗传育种培训班”,请盛志廉教授主讲,经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对遗传育种理论、统计分析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南京农大杨茂成教授在场担任顾问时,专门为我们讲授了最小二乘分析、聚类分析等。
1980年丹麦种猪市场开放,得以直接从原产地丹麦引进长白种猪。在隔离阶段,以无菌接产方式建立健康群获得再次成功。1986、1987年进行系统测定,组建育种核心群“长白猪大观山Ⅱ系”。
1984年,在农业部的支助下,筹备建立国内第一个农场种猪测定站;1986年建成担任站长。种猪测定站的建立,标示着猪的育种工作走上正轨的上升通道。我场种猪测定站在国内农场测定中首先应用超声波测膘仪,随后又升级为B型超声波;在国内猪场首先应用电脑进行育种和管理;在国内首先将氟烷测验应用于猪选育实际,进而又采用PCR检测方法,并建立相关实验室;创建了群养单饲的测定舍,既顾及了猪的群居行为要求,更增加了测定的准确性。1989年,“计算机在种猪生产上的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5年,“猪恶性高温综合症基因检测新方法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
1987年,经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派遣专家实地认真考察,被吸收加入国家重点攻关课题“中国瘦肉猪新品系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承担“中国瘦肉猪新品系S Ⅳ系的选育”子专题,徐晓为子专题主持人;从“八五”起,我继为子专题主持人。我们按期完成了选育所要求的世代数,选育效果明显,达到或超过规定指标要求,完成了配套研究项目。199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他参与的项目有:1988年,“浙江推广‘四大’良种公猪提高商品瘦肉率”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997年,“规模猪场主要疫病综合防疫技术体系研究” 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8年,“以防治口蹄疫为主的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2002年,“优质高效专门化品系种猪及其配套示范应用”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规模养猪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和试验基地建设”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3年起我担任种猪场场长,对种猪场实施全面管理,使各项工作得以快速提升。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多所农业院校T吸收品学兼优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在进行场内选调,扩大了技术人员队伍;提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特长分配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鼓励开展科学试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派出去参观、培训、参加技术研讨活动增加新的知识。一支有相当理论水平和丰富实际经验的技术队伍成了种猪场最为宝贵的资产。在技术生产管理方面,订立了“各岗位职责”和对口检查评分制度;制定涵盖所有技术、生产岗位的“种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采取了“联产计酬”的分配政策,将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分成5级、累进提奖的办法,增大激励作用,使生产技术能手有明显高于一般技术员的收入。在产品及销售管理方面,利用育种成果,大力推进品牌建设,注册 “大观山”商标,制订长白猪企业标准,取得了“中华国产精品”、 “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的称号;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按地区组织客户系统授课(讲授繁殖、营养、饲养、疾病防控技术)、现场培训、上门辅导等多种技术服务,提高客户的养猪水平,以取得更好经济效益;根据客户需要,推行送种猪上门服务。长白种猪年推广近万头,遍及全国各地。因此,“长白猪培育推广”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获得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杭州市农业丰收一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
退休以后,曾先后在金华、萧山、省肉类协会做些服务猪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