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养猪科学家 /  张华

张华

乐于奉献,精于养猪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张华

张华同志于1931年5月生于江西省波阳县,汉族,研究员,曾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育种室主任。

1950年9月—1952年7月在南昌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学习,1952年9月—1954年8月在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学习。1954年8月—1968年9月任江西省农科所技术员;1972年9月—1973年9月任新余市南英垦殖坊畜牧兽医站站长;1973年9月—1974年9月任宜春地区农科所畜牧组组长;1974年4月—1976年4月任江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张华同志长期从事猪的育种与饲养研究工作,参加国家、省重大科研课题10多项,取得多项成果,特别对江西地方猪种的杂交利用做了系统全面的研究,为商品生产利用杂交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1959年主持“江西地方猪种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性观察比较试验”,基本上摸清了江西省地方猪种的优良特性及缺点,论文发表在《华中农业科学通报》上。1965年主持“生饲、熟饲、混饲喂猪比较试验”,得出生饲优于熟饲,论文发表在《中国畜牧杂志》上。1974年开始参与“赣州白猪培育”,获得1982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78年开始主持“乐平花猪、玉山黑猪、南城黑猪、萍乡两头乌猪、修水杭猪、滨湖黑猪”的杂较组合试验和“不同营养水平肥育试验”,均获得省科技成果奖。1984年主持“提高商品猪胴体瘦肉率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较优组合,组合长×大×乐,获得1987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提高商品猪瘦肉率生产技术研究”获得198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1986年参与“鄱阳湖区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繁殖利用调查”和“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及治理研究”,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参与“缩短江西省农牧渔良种更换周期新技术开发路线可行性研究”和“科技兴农与配套技术”,分别获得1990年、1991年省科委软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主持“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研究”,获得1995年省农科教人员突出贡献三等奖,论文发表在《江西农业学报》后,《北京农业》杂志予以转载。1990年—1992年参与“大面积推广养猪适用技术”,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获1994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和江西省星火科技一等奖,张华同志于1958年撰稿“一产母猪冬季育肥比较试验”发表于《中国畜牧学杂志》第三期,1959年俄译中“蛋白质和维生素A对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和生产力的影响”和“氯化铵治疗小猪的呼吸器官疾病”分别发表于《畜牧兽医译报》第四期和《江西农业科学》第三期。1975年英译中“水解猪毛粉作为猪的一种蛋白质饲料来源的评价”和“大豆熟饲对架子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发表于《江西农业科技》第二期和第十期。1979年参与编著《猪的育种技术》(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参与编写《畜牧手册》(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和《实用畜牧学》(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撰稿“提高商品猪瘦肉率杂交组合试验报告”发表于《东北养猪》杂志第二期,并获得1991年江西省兽医学论文一等奖。1990年主编《实用瘦肉型猪生产技术》(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1991年撰稿“国外瘦肉型猪种间杂交组合优选研究”发表于《江西农业学报》第二卷第二期。1993年撰稿“乐平猪的杂交及杂交优势效应研究”发表于《江西农业学报》第五卷第一期。1994年撰稿“论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途径”发表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第三、四期。1995年撰稿“仔猪断乳综合症发病机理及预防方法”发表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第一期。1996年撰稿“母猪繁殖障碍发病机理及预防方法”发表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第二、三期,并被辽宁科技出版社搜集在《养猪十大疾病防治》一书中。

张华同志退休后仍经常深入实际,指导大型现代化养猪坊和养猪专业户科学养猪,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并于2007年获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会分会颁发的中国改革开发养猪30年百名专家贡献奖和荣誉证书。

张华同志先后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会分会理事,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第二届、第三届顾问,江西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养猪协会专家组副组长,江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专家组专家,江西省科技兴农专家组成员。

专家照片

推荐专家

  电话:010-65980535/传真:010-65980594  联系人:焦小姐  13911574412
© 2009- 版权所有 中国种猪信息网 制作维护/技术支持:Mornone